联系我们 

客服QQ号:
1344750938 


网站广告:
15916014017

百姓心中的好村官--郭赛福

日期:2007-11-20    阅读: 次   来源:    录入员:    查看全部评论

  男,196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7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73年初退伍回乡,先后任碣石镇前堆村出纳员、民兵营长、支部委员,2001年8月任田头园村党支部书记,2002年4月当选田头园村村委会主任。在长期的农村基层工作中,他始终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立足本职,勤勤恳恳,真抓实干,情系群众,公而忘私,在平凡的岗位上忠诚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忠实履行一名农村基层干部的光荣职责。2004年8月26日,因积劳成疾病逝在基层工作岗位上。广东省委作出《关于追授郭赛福同志“模范农村基层干部”荣誉称号的决定》。

 劳累过度导致心肌梗死

  今年9月开学,陆丰市碣石镇田头园村小学的师生们在宽敞明亮的教室上课时,仍对修建校舍的功臣——村支书郭赛福念念不忘。但是,郭书记却已永远地走了。就在他们开学前的8月26日,55岁的郭赛福倒在了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医院在死亡鉴定上写下原因:疲劳过度导致心肌梗死。此前,当兵出身的他从未生过大病。

  8月,正值陆丰搞秋季计生集中服务活动。25日晚7时,郭赛福正吃饭,突然想起村里有个计生对象工作还未做通,就不顾老伴劝阻,放下饭碗直奔该对象家去。经过一个多小时苦口婆心的劝说,该对象终于答应第二天去做节育手术。刚走出这家门口时,他脚步有些蹒跚,只好扶着墙休息了一会儿再走,可没走几步就眼前一黑跌倒在地。

  路过的村民及时发现了昏迷的郭赛福,将他送进碣石人民医院碣南分院。26日清晨,老伴察觉他病情严重,让他转院治疗,他坚决不同意,还对老伴发了火。原因只有一个:碣南分院离田头园村近,在这里住院可以继续工作。

  上午9时,坐立不安的郭赛福感觉病情似乎好转,便要求出院工作,在老伴的苦苦劝阻下才作罢。人虽留在了医院里,他的心却始终没有放下。9时14分,郭赛福又忍不住给镇驻村领导打电话,拜托他带领村干部做好工作,千万别让田头园村拖了全镇后腿。这之后仅过了两个半小时,郭赛福病情突然急剧恶化,经抢救无效死亡。医院在死亡证明上写下死因:疲劳过度导致心肌梗死。

  顶着12级飓风守护大堤

  在郭赛福的儿子郭建潮的记忆中,父亲一直就是个“工作狂”,很少回家,一有紧急任务就干到天亮。就连弟弟突然胸口痛,母亲打电话叫他送弟弟上医院,他也一句“忙着,自己送”就挂了电话。但是父亲对村民们却极有耐心,骂不还口,凡村民生病他随叫随到,不管是送到广州还是汕头,他都义无反顾地前去。为此母亲颇多怨言,多次与他争吵,却收效甚微。2003年2月,田头园村办公经费紧张,父亲没和母亲商量,就将两人投了12年的保险费4000多元一股脑儿取出,捐给村里做了办公经费。

  在同事中,郭赛福有“拼命三郎”的称号。到田头园村做书记前,他曾在前堆村做过26年的支部委员、民兵营长。与郭赛福共事20多年的前堆村支书蔡佛看评价他只用了五个字:“干活不要命”。郭赛福当民兵营长期间,民兵营连续4年被县武装部评为“先进民兵营”。

  几乎所有碣石人都清楚记得,1995年8月31日的那场百年不遇的台风。台风从碣石正面登陆,特大飓风超过12级。最让碣石人担心的莫过于马头围的堤防,那里的河堤几年前垮过,当时全镇3万人直接受灾,损失非常惨重。镇“三防”指挥部权衡再三,将防护马头围这项最艰巨的任务交给了郭赛福和他的民兵营。郭赛福二话没说,带着30多人的突击队就冲了上去。风太大站不住脚就趴下,哪里有决堤危险就把沙包填到哪里。3小时紧张搏斗过去,大堤安然无恙,他们硬是守住了!

  磨破嘴皮“化缘”建小学

  田头园村所有村民都记得,郭书记重建村小学的功劳。学校旧址是刚解放时部队驻扎建的营房,50多年没有重修过,一下雨教室里根本找不到一块干燥的地方,200多名孩子东躲西藏,狼狈不堪。2001年8月,郭赛福一到任,就把重建小学列为全村头等大事。

  哪里找钱呢?2002年春节,港商们回家过年,郭赛福便自己掏钱买了年桔,一家家登门拜访,请他们节后到村小学参加座谈会。请柬发出51张,港商也来了24个,钱却只募到两万多元。“杯水车薪”,郭赛福摇摇头,只好另想办法。

  陆丰是革命老区,郭赛福求到了陆丰老区促进会会长林福美。林打报告给省老促会请求援助。郭赛福终于盼到了22万元的拨款,兴奋得两天两夜睡不着觉。

  高兴两天之后,郭赛福又发起愁来:要重建小学,还有十几万元缺口啊!他想起热心公益的港商陈祥麒,拿起家里的电话就打往香港请陈祥麒支持,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再打第三次。电话打到十几次时,陈祥麒被感动了,同意捐款12万元。当月郭赛福去交家里电话费,竟超过700元。

  资金到位后,家中便再见不到郭赛福的身影。从早6时到晚9时,他整天扎在学校建设工地上,有一点点建得不好,他都心疼得要命。

  就这样,2003年5月,学校终于落成,3层楼共有9间教室,入读学生立即成倍增长。“吃水不忘挖井人”。今年9月开学,师生们在宽敞明亮的新教室上课时,仍对郭书记念念不忘。但是,郭书记已经永远地走了。 

本文评论
姓名:
字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