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客服QQ号:
1344750938 


网站广告:
15916014017

碣石镇: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弘扬优良传统

日期:2007-06-16    阅读: 次   来源:    录入员:    查看全部评论

由国家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共同组织评选的第三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日前揭晓,在这次评选公布的41个镇中,广东省有3个,其中陆丰碣石镇榜上有名。授牌仪式于6月9日在北京举行,碣石镇作为省唯一代表参加授牌仪式并领回荣誉牌。
  碣石,古称石桥场,是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文明古镇。早在新石器时代,原始先民便已在这一带生息繁衍。唐元和末年,置石桥盐场,负责海丰全县盐务(其时海丰行政区域包括今汕尾市全境及惠来、揭西、惠东部分地区),由官方配盐,商人贩运。北宋中期以后,便有迁客骚人驻足,留下了许多文物古迹。明朝建立之初,因海患把全国180万军队定为卫、所驻军,5600人为卫、1200人为千户所、120人为百户所,后因倭害严重,又增碣石、神电等24卫。据《大清统一志》载,碣石卫置于洪武二十二年,辖中、左、右、前、后5个内所及甲子、捷胜、平海、海丰4个千户所,内5所旗军共5600人,全卫旗军10100余人,相当于现在一个军的建制,是与天津卫、威海卫齐名的大卫。  1394年,都指挥花茂建碣石卫城,“城高二丈,厚一丈八尺,周围一千一百二十丈;雉堞二千二百六十二;敌楼四,楼下辟门;池深一丈,广一丈二尺。”民族英雄刘永福曾两度出任碣石总兵。碣石是个经贸活跃繁荣的海防重镇,但毕竟远离海丰县城约八九十公里,在交通落后时期,行政管理很不方便。雍正七年(1729年),朝廷同意设立惠州海防军民同知,驻碣石卫城,对军民实行统一管理。两年后,析海丰县东部三都设陆丰县,碣石纳入陆丰版图至今。屯田制使不少下级军官和士兵定居碣石,加上移民,碣石逐渐发展成明清时期粤东沿海官兵民众混杂、商贾经贸活跃的大都市。
  卫的设立,使中原文化、军旅文化、宗教文化等外来文化和本土文化相互渗透交融,促进了碣石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明朝便建起了“桂林”、“清平”两书院和石桥场社学,培养和造就了大批人才,其中明朝嘉靖年间进士李实,官至南京都察御史;卢缎、卢恩祖孙两代都曾出任过兵部主事;清代出过福建省水师提督程恩高、广东虎门提督温贤、山东登州总兵曾逢年、江苏狼山总兵泊承升,“四大人”而传为佳话。该镇境内文物古迹星罗棋布,有古遗址、古建筑、摩崖石刻、匾额等,尤以古建筑著称,其中玄武山元山寺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民间艺术多姿多彩,戏曲、游艺、音乐、工艺、美术、文学等,颇具地方特色。
  1996年,该镇被评为“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1998年被评为“广东省民族民间艺术之乡”。为了更好地保护碣石这些优秀的文化资源,进一步弘扬卫城古镇的历史文化和优良传统,促进碣石文化事业再上新台阶,从2005年开始,该镇认真组织申报“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工作,抽调骨干人员组成专门机构,认真编写资料,集中精力组织申报,并请历史文化专家学者到该镇进行考察、评议、论证。

本文评论
姓名:
字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