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客服QQ号:
1344750938 


网站广告:
15916014017

正字戏

日期:2007-05-17    阅读: 次   来源:    录入员:    查看全部评论
    正字戏,原名正音戏,唱腔道白均用中州音韵(俗称“戏棚顶官话”),主要声腔有正音曲(是一种杂以弋阳、青阳、四平的复合声腔)和昆腔以及少量皮黄、小调。正字戏源远流长,史无记载。建国后,众说纷纭,各言其是:说南戏遗响者有之,说脱胎弋阳腔者有之,……。弋阳腔,是宋元南戏流传至江西弋阳,与当地方言、民间音乐结合,并吸收北曲演变而成;之后又在全国各地繁衍发展。明凌濛初在《谭曲杂剳》中说:“江西弋阳土曲,句调长短,声音高下,可以随心入腔”。清李调元在《剧话》中说弋阳腔“向无曲谱,只沿土俗。”这与正字戏历代相传“曲无空腔,任人所唱”之说十分相似,尤其“三公曲”之类滚唱,更近于弋阳腔。笔者认为,从正字戏的唱腔道白、表演艺术以及当时的交通条件各方面看,它应源于弋阳腔,并从弋阳腔继承了一部份南戏剧目,如《琵琶记》、《白兔记》、《荆钗记》、《彩楼记》、《崔君瑞》等,都被“改调而歌”,形成了具有地方乡土气息的戏曲剧种。传抄的明嘉靖《碣石卫志•民俗》(卷五)载:“洪武年间,卫所戍兵军曹万有余人,均籍皖赣,既不懂我家乡话,当亦不谙我乡音,吾邑虽有白字之乡音,亦未能引其聚观。卫所戍兵散荡饮喝,聚赌博奕,时有肇斗殴打之祸,军曹总官有见及此,乃先后数抵弋阳、泉州、温州等地,聘来正音戏班。”再从1975年潮安县凤塘公社修水利时出土标明“正字”的明宣德七年手抄《刘希必金钗记》剧本以及建于洪武年间的海城、捷胜等多座古戏台看,说明海陆丰明初便有正字戏活动了。
    正字戏,在漫长的艺术实践中,由于本剧种的演出需要与发展,(特别是《三国》连台传戏的盛行),从原来的“八柱制”到“九行”,而至近代以武生(原叫二生)、红面、乌面、白面、正生(老生)、文生(白扇)、正旦(乌衫)、花旦、公、婆、丑、帅主等十二个行当定型。剧目积累两千多个,分武戏(提纲戏)和文戏(曲戏)两大类。武戏居多,有“大传戏”(如汉传、三国传、隋唐传、杨家将传、水浒传、岳飞传等)、“小传戏”(如《绿牡丹》、《粉妆楼》等)等;还有相当数量的“本头”(如《金叶菊》等)和“锦出”(如《张春郎削发》等)。武戏表演风格古朴、苍劲、雄浑、逼真,擅演袍甲戏,特别是反映军事斗争的《三国》戏,更脍炙人口;又长于抖动功夫,如抖靠旗、翎子、巾毛翅、髯口和拨水发、水袖以及激面等,尤令观众喝采。文戏自清乾嘉年间起,由于武戏盛行而被逐渐淘汰或干脆改成武戏,故现在只能记录一百七十多个。文戏艺术底蕴深厚,剧本文学价值也高,最有代表性的剧目是传统“四大喜戏”(《三元记》、《月华园》、《满床笏》、《伍桂记》)、“四大苦戏”(《琵琶记》、《荆钗记》、《白兔记》、《葵花记》)和“四大弓马戏”(《铁弓缘》、《千里驹》、《义忠烈》、《马陵道》),统称 “十二真本”。建国初期,海丰县捷胜城隍庙和田墘埔上村每有演正字戏,还沿袭过去旧例,要剧团起鼓(首出)演“十二真本”戏,可惜今已逐渐失传。此外,还有“十二本头”等常演剧目,如“三公戏”(关公、国公、包公)等。文戏表演与武戏表演截然不同,其特点是:典雅、细腻、柔情、传神,唱做俱佳,以做见长。
    正字戏,植根海陆丰,流行于粤东、闽南,到过香港、东南亚。自清代以来有据可查的,就达20多个班子。新中国诞生之后,老艺人自觉组成新生、新民两个民主共和班式剧团,不久,易名永丰、双喜,分别归属海丰、陆丰;1956年接受政府登记之后,才改名为海丰县正字戏剧团和陆丰县正字戏剧团。从此,在党的文艺方针指导下,两团老艺人纷纷挖掘记录、整理、上演了一批优秀传统剧目,如《槐荫别》、《百花赠剑》、《古城会》、《金叶菊》、《换乌纱》、《张飞归家》等,饮誉粤海,名噪一时。周恩来总理、陈毅外长和全国剧协主席田汉等革命老前辈都在广州看过海丰县正字戏剧团演出《百日缘》(即《槐荫别》)等戏,认为:彭湃的故乡保存着这么好的剧种很了不起。1957年国,家文化部在广州(二沙头)举办第三届戏曲演员讲习会期间,由陈宝寿与新秀王黛珠联袂演出《百花赠剑》等戏片段;前来授课的北京老艺术家张庚、阿甲、罗合如等看后倍加赞赏道:“美极了,简直是诗剧、舞剧。”随后罗合如(中央戏剧学院副院长)即派女儿千里迢迢来陆丰正字戏剧团拜师学艺,是为美事一椿。
    1960年在“大跃进”中,海陆丰两个剧团合并升格为“汕头地区正字戏剧团”。1962年陆丰再建正字戏剧团。1968年“文革”期间,两个团被勒令解散。粉粹“四人帮”之后,党中央号召恢复地方剧种,重建了陆丰县正字戏剧团和海丰县西秦戏剧团、海丰县白字戏剧团。重建的陆丰县正字戏剧团,在县委大力扶持下,艺人们奋发图强,经过几年拼搏,后起之秀渐露头角,人才济济,一派新生景象,是建国后正字戏的鼎盛时期。1983年应邀赴香港演出,法国驻香港总领事戴维艺先生偕夫人连看几个晚上,倍加赞赏。新华社香港分社和省文化厅都予以表扬、表彰。1991年和1992年先后参加第四届广东省艺术节与全国“天下第一团”南方片(福建泉州)展演《古城会》,演员吴国亮(饰关公)、林茂舜(饰张飞)、马松坤(饰蔡阳)皆获表演奖;广东《新舞台》和福建《泉州晚报》等都发表了图文并茂的评价文章,赢得声誉。海陆丰人民殷切期待正字戏重振雄威,更上一层楼!(注:选自《汕尾文史》》第六辑,作者:吕匹)

本文评论
姓名:
字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