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客服QQ号:
1344750938 


网站广告:
15916014017

方言的特点

日期:2007-12-19    阅读: 次   来源:    录入员:    查看全部评论
 福佬话有两个明显的特点: 

    (一)一般北方话只有四个声调,三十几个韵母。而福佬话则有八个声调,十七个声母,六十几个韵母,因而福佬话语音构便比北方话复杂,写起方言文字生僻的字或字义也就相对的多和难懂。久而久之,语言和文字各行其道,而且有越走越远之势,这很不利于教学和学习,所以当地老师就用一种相对接近北方普通话的语音“孔子正”来代替本地方言。“孔子正”是规范福佬话的正音。 
    (二)中州汉语,因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比较快,理所当然地其语音文字的增长和变化也就比较大,而闽南和粤东海陆丰,过去比较闭塞,山川阻隔、交通不便,开发比较晚,因此语言文字的发展变化便比较小,而原来在中原带来的河洛话也就相对保留得比较多。这种现象,有人称为古汉语的活化石,有人叫做中原文化的积淀,应说是切合实际和很有道理的。许多在古籍中常用的字,在现代汉语书籍已经消失而代之以发展的新字,但在海陆丰福佬话中却能找到大量的古汉语,古文字。 
    例如: 
  
    古汉语                    福佬话                      普通话 
      睇                        睇                         看 
      驚                        驚                         怕 
      睏                        睏                         睡 
      面                        面                         脸 
      拍                        拍                         打 
      唔                        唔                         不
      胡螓                     胡螓                        苍蝇
      蛤牯                     蛤牯                        青蛙
      扁食                     扁食                        馄饨
      猛                        猛                         快 
      款款行                  款款走                       慢慢走 
      屣                        屣                         拖鞋 
      细                        细                         小 
      蕹菜                     蕹菜                        空心菜 
      瓮仔                     瓮仔                        小罐 
      著                        著                         筷子 
      簋                        簋                         碗 
      伊                        伊                        他(她)
    此外,用福佬的“孔子正”读古诗词,有时比用普遍话读起来更为合韵,这说明河洛人的中州音韵,还较完整地保留在福佬话的音韵中。 
    例如杜牧七绝《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这首诗如用普通话朗诵,则斜字应归《十三辙》的“乜斜”韵,而不入家花等“发花”韵。如用福佬话的“孔子正”来朗育,则斜字读如畲,与花家同韵,读起来十分和谐悦耳。又如那首妇孺皆知的“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这首诗第一句的儿字,用现代普遍话读起来也是很别扭,很杂入“一七韵”,如改用中州古韵或福佬话的“孔子正”音,则儿字读如愉,那就完全合乎“一七”韵了。 
    以上所述,足见中原古音古韵在海陆丰“福佬话”之中积淀或保留得多么丰富和长久,这也是海陆丰福佬话最有价值的特色之一。


    二、客家话


    客家人的祖先原来是居住在中原一带的汉族。为了躲避战争、灾荒,或者其他原因,他们历尽万苦千辛,流离转徙,来到江西、福建、广东、广西等省(区)的部分地区,然后又移向四川、台湾、香港、南洋群岛以及世界各地。现在居住在全世界的客家人约有六千万至一亿。客家人的祖先从北方来到南方,他们带来了北方的文化,也带来了北方的语言。这些语言后来被称为客家话。 
    我们的祖先由于迁徙的痛苦,对故土非常想念,导致语言上的极度保守,“宁卖祖宗田,不卖祖宗言”这是客家人的千年嘱托,一代一代相传下来。加上客家人大都聚族而居,而且定居的地点在大都是偏僻的山区,与外界交往较少,因而更容易保存原来的语言和文化习俗。当初他们带到南方来的“原装”的北方话,传到现在,基本上保留下来很古的音韵,所以,语言学家说,客家方言是古汉语的活化石。 
    事实上,客家话与普通话有不小的差别。从下面列举的词语可以看出两者之间的差异。 
    客家话  普通话        客家话  普通话        客家话  普通话 
    目汁——眼泪          顿班——留级          乌蝇——苍蝇 
    上昼——上午          姑丈——姑父          人客——客人 
    鞋拖——拖鞋          鸡公——公鸡          闹热——热闹 
    健 ——健康           惜 ——怜惜           塘 ——池塘 
    碎纸——零钱          狰狞——讨厌          打炭——挖煤 
    缅 —— 想            愿——  瘾             天弓—— 虹 
    雷公—— 雷          屁卵—— 屁            歌子—— 歌
   唔盼得——舍不得     打转水——退回来    出目汁——退回来 
    从上面熟悉的词语中,可以辨别客家话与普通话的异同。客家话中保存着大量的古音古义。客家话以梅县语音为代表,声母只有17个,比普通话少;韵母有74个,声调有6个,比普通话多;客家话没有翘舌间“知(zhi)、蚩(chi)、诗(shi)、日(r)”。 
    具体说来,客家话有下面一些特点: 
    一、会意 
    客家话朴素真切,大都含有一定的意义。例如,称“儿子”为“赖子”,包含着“赖于养老送终传宗接代”的意思。
称人不勤为“懒尸”(如尸首一样不会动),或称“懒司”(懒于做某事的意思。) 
    二、象形 
    象形,在客家话中也是常见的。如:称和尚为“禾上”,就是取禾的形态,因和尚都是光头,禾抽穗后,茎屈处圆转光润,“和尚”与“禾上”不仅发音相似,形体也很相似。 
    三、以声为义 
    客家话有许多是以听到的声音来表示意义的,不管它的字形,只取它的声音,以声为义。如:小孩子喜欢运动,不停地爬转,叫“琵琶孑孓”(读作“皮爬极竭”)。这里是以声音来形容动作。称声音连续传来为“必栗剥落”。 
    四、常选用读音相同的物品表示好兆头 
    客家话常取物的同音,表示好的兆头。如:嫁娶用“藕”,取其“佳偶”意;用“柏叶”取意“百年偕老”;用“万年青”取“长命”之意,“芹”取其“勤奋”之意;“蒜”取其“会算”之意。此外,“桂”则取其“富贵”之意;“汤丸”取其“团圆”之意……

本文评论
姓名:
字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