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客服QQ号:
1344750938 


网站广告:
15916014017

福老与潮汕文化

日期:2010-01-18    阅读: 次   来源:    录入员:    查看全部评论

    实际上,汉文化的潮州地方亚型,尚赖宋元以后福建移民的迁入,才逐渐形成。闽文化的西渐和潮州的福老化是潮汕文化形成的重要环节。
    福老,指居住在福建漳州和潮汕一带,讲闽南方言的汉族人。饶宗颐教授说:“福老初非潮州土著,大率来自福建,而间接徙自晋豫,与客家同为中原遗族,惟客家播迁于山岳地带,而福建老则循海岸线由闽迁粤。”(《潮州志·民族志稿》)宋元时期,闽文化空前繁荣,中华主流文化以闽文化为中介,对本地区影响的力度加强。由于闽人对本地区规模空前的移民,闽地风俗濡染岭东,故南宋的《方舆胜览·潮州》已经有“虽境土有闽广之异,而风俗无潮漳之分”的记载。另外,本地土著的少数民族在这一时期也加速与移民融合。潮汕民系在这时开始形成。时至今日,历史上政区基本上隶属广东的潮汕,文化面貌却接近闽台,就是在这一时期打下基础的。宋元时期闽文化的影响本地区,主要通过两个途径。
   一是闽籍官师的宦仕潮州。宋代潮州职官多闽人,以知州为例,北宋知州籍贯可考者30人,闽人17人,南宋知州籍贯可考者63人,闽人36人。属官中闽人更多。当时闽籍仕潮官师,尊崇韩愈,慨然以兴学明道为己任,保留在《永乐大典》中的宋元方志,对此有很详细的记载。他们兴建州县学宫学舍,创办书院,办置、扩充学田,保证了办学经费的来源。在这些闽籍官员的努力下,宋代潮州教育比唐代有显着的发展。明嘉靖《潮州府志·选举志》载,太平兴国四年(979年)谢言以“草泽应诏,进士及第”,自此后到宋末止,潮州共有139人登进士第。这一批精英,是在民众的教育程度提高的状况下出现的。随着教育的发展,中华主流文化在潮州迅速传播,潮州社会文化的发展水平已经不低于发达地区,故《方舆胜览》有“封疆虽隶于炎方,文物不殊于上国”之誉。
    二是闽人的移民潮州。晚唐以前,无论从全国还是从广东看,潮州都属于荒僻之区,人口稀少。北宋以来,韩江三角洲的开发和利用,使本区的生存环境日益改善,来自闽地的移民日益增多,人口数量发展很快。根据梁方仲先生《中国历代户口田亩田赋统计》,潮州唐宋元三代人口密度为:唐代,每平方公里1.2人,在全省27个州中排第23位;北宋,每平方公里4.5户,在全省23个州军中排第5位;元代,每平方公里27人,在全省23个路州军司中排第3位。可见,宋元时期本地区的人口数量已经跃居全省前列。
    闽人移民潮州在文化上的意义,首先在于将更加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经验,和从事工商业的传统带到本地区。宋代的福建,地狭人稠的矛盾已经相当严重。在这种情势下面,从事农业的农民,一定要讲究耕作技术,留心水利建设,而有了技术经验的积累;又有大批人口另求生路,从事手工业和商业活动。福建人的经商,在北宋已很出名。他们的移民潮州,促使了本地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水平提高,海上运输和贸易活跃。潮汕人的善贾,在此时已见端倪。
    其次,移潮闽人多宦仕与世家,其中有很多成为本地望族(饶宗颐《潮州志·民族志稿》)。这些望族,很注重自己家族的历史和文化传统。潮汕人至今重视宗族血缘关系,应于此时奠定基础。
    再次,移民将闽地风俗,从方言、民间宗教信仰到日常生活习惯带入本地区,闽潮同俗,自此时已然。
    先说方言。上面谈到,自秦汉一直到唐五代,大体上,本地区与广府的关系,要远远比它同福建的关系密切。当时本地区居民的语言,与福建应该有一定的距离。因为晋唐时,本地的移民与土著关系相当隔绝,他们使用的语言,恐怕仍旧保留了很多中原音韵。宋代以后,大量闽人,特别是泉州、兴化二地的居民,向本地区作板块式的移民,本地居民原先所使用语言被覆盖了,俗称“福老话”的闽南方言成为本地区通行的语言。
    次看风俗。宋代福建的地狭人稠,迫使居民转事他业。做工经商之外,业儒和出家在福建亦蔚为风俗。闽人迁潮,把这些风俗也带到潮州。南宋,好读书已成为潮州民风的一大特色。《永乐大典》卷5343《潮州府·风俗形胜》引用《潮阳志》说:
    (宋)孝宗尝问(王)大宝:“潮风俗如何?”大宝对曰:“地瘦栽松柏,家贫子读书。”习尚至今然。
    很有趣的是,明代弘治的《兴化府志》讲述宋代风俗,也提到“家贫子读书”这句话。出家的风俗,在文献上还找不到直接材料,但是,宋代在本地区兴修和新建了不少寺院宫观,这些寺院宫观的修建,一定要以有人出家作为前提。宋代本地区信佛风气很浓却是毫无疑问的,因为到现在还能够看到很多捐金奉佛或者修造祈福的实物资料。
    次看民间宗教。宋代福建民间信仰风气特别浓烈,《宋史·地理志》都说“其俗信鬼尚祀”。由于移民大量进入潮州,有不少福建民间信仰传播到了本地区。例如妈祖信仰和陈元光崇拜都在宋代就已经在本地区扎根。陈天资《东里志·疆域志》“祠庙·天后庙”条记载说,“天后宫……一在深澳,宋时番舶建”,可见妈祖信仰在宋代已经传入本地区,深澳的妈祖庙是从事海外贸易的商人(番舶)建起的。陈元光是一位历史人物。他请建漳州,又首任刺史,很受漳州人民的尊崇,死后被庙祀。北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封为忠应侯,此后又屡有加封,宋徽宗政和三年(1113),漳州陈元光祖庙获赐“威惠”庙额。陈元光崇拜也随着移民的浪潮传播到潮州。潮州西湖葫芦山,至今保留着一面有“嘉定壬申(1212)”纪年的《重修威惠庙题记》摩崖石刻。石刻说明,距陈元光加封只不过几十年,潮州也建了威惠庙。
    从上举三个方面可以看到,宋代闽人的移民潮州,促使了闽文化、特别是民俗文化向潮州及海陆丰迅速传播。

来源:海陆风

本文评论
姓名:
字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