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客服QQ号:
1344750938 


网站广告:
15916014017

丘东平

日期:2007-11-17    阅读: 次   来源:    录入员:    查看全部评论

丘东平


    丘东平,1910年生于梅陇马福兰村农商之家,1924年考进县立陆安师范,翌年入干训班学习,结业后参加农运和青年团工作,主编出版团的刊物《海丰青年》。1926年任海丰县农民自卫军大队秘书,1927年参加武装起义并加入共产党,建立苏维埃政权后任东江特委书记彭湃的秘书。

    根据海陆丰农民革命的斗争生活,东平写了第一篇作品《通讯员》,在1932年10月《文学月刊》发表,引起文坛注意,周扬在编辑后记中肯定该文是篇很动人的故事。1934年鲁迅和茅盾应美国友人伊罗生所托,在选编中国作家短篇小说集《草鞋脚》一书时收入《通讯员》,并评价东平及其创作。

    第一次大革命失败后东平逃亡香港,做过海上渔船短工,摆过小摊贩,当过天主教会报纸的校对。1932年初,东平参加19路军在上海抗击日军,和陈振枢合编《血潮》战地鼓动刊物,后任该军一师师长翁照垣的秘书。1934年 1月参加福建事变;闽变失败后重回上海,和“左联”作家一起从事革命文学活动,在陈望主办的《太白》杂志社任技术编辑,继续写作一批反映海陆丰农民运动和“一二八”松沪抗战的短篇小说与战地报告。是年底往日本,在东京参加“左联”组织工作和创作活动,其作品受到郭沫若的赞扬。郭在《东平的眉目》一文中说:“我在他的作品中发现了一个新的时代的先影,我觉得中国的作家中,似乎还不曾有过这样的人”。

    1936年初东平回到上海,参加革命文艺创作和政治活动。同年6月与鲁迅等63人发表《中国文艺工作者宣言》,主张坚决抗战。1937年随叶挺到新四军军部战地服务团工作。翌年春随军挺进大江南北,后随陈毅转战于江南敌后,任政治部敌工科长兼陈毅的对外秘书。在创作上塑造了人民军队的艺术形象。翌年以一支队的党代表出席新四军首次党代会。

    1941年春,安徽盐城成立鲁迅艺术学院华东分院,刘少奇兼任院长,丘东平为教导主任。同年成立苏北文艺界协会,东平任理事。教务之暇,努力创作,写完《茅山下》前五章,先出单行本。是年夏,日军疯狂扫荡熬埠区,军部决定疏散,鲁艺分院化整为零,师生派往地方政权和武装队伍参加战斗。7月23日傍晚,东平等3位领导率师生 200余人,从盐城东北向西南一带移动,翌晨在北秦庄遭日军袭击,东平在掩护教师和学员冲出火力网时,以身殉国。年31岁。

    为纪念丘东平,北秦庄当时曾命名东平乡、东平村,该地中学改名为东平中学,他牺牲前站立的那座桥命名为东平桥。生前好友编辑其文集各有胡风编的《东平短篇小说集》《第七连》、周而复编的《茅山下》、彭柏山编的《东平选集》、于逢编的《沉郁的梅冷城》等。

本文评论
姓名:
字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