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客服QQ号:
1344750938 


网站广告:
15916014017

揽胜甲子镇

日期:2008-04-12    阅读: 次   来源:    录入员:    查看全部评论
     陆丰滨海之处,有一发达较早的古镇,因其港口处环立着六十块天然怪石,又恰好与中国传统纪年推算的六十花甲数字相同,故称为甲子门,自宋代起一直沿用至今。
    《明史》载:“甲子门水两山夹石碗沦港毗接大陂溪龙溪江诸水入于海,海口有大石壁立上下各六十甲子岸”。
    “宋元之际”,因战乱导致“北向南迁”,中原一带人民,有许多迁来甲子聚族而居,甲子门地处滨海,遥瞰太平洋,港阔水深,顺济桥飞架港湾,交通十分方便,海运又可直达江浙,因而四方商贾也纷纷而来,聚集通商。“北向南迁”和商贾聚集,致使甲子门的人口猛增,经济文化发展很快,至明代初期,已形成为颇具规模的市镇。《嘉靖惠州府志》载:“甲子门洪武五年设官巡检史各一人有仑巡检马参建樵楼深广各二十丈编弓兵五十人”。从史料又可得知:明代提学付使魏校毁寺观建书院,原西峰古寺被改为西峰书院。从这些史实,可以窥见甲子门趋盛的情景。
甲子门趋盛后,却引起倭寇海贼的垂涎,自明嘉靖年间(1522年)起,倭寇屡屡侵犯。《海丰志》载:“……贼黄启前陷甲子城掳杀不可胜计”。祸乱迭起,使“商贾财货甲子海陆”的甲子商镇,竟在数年之间“荡然一空,民刁二聊生”。
    明统治阶级为防御倭寇海贼,继在碣石置卫之后,亦在甲子设所。“守御干户建雉堞楼,拆毁顺济桥堵寇,增屯驻兵几百,筑墩台布兵防”(见《惠州府志》)。然而,官员腐败,兵卒怠懒,使甲子仍遭劫不断。
    《海丰志》载:“隆庆二年倭寇入甲子所署印千户马寿刁<备失机下海以死,而甲子至龙溪附近居民受害更惨。同年九月倭寇又破甲子所千户董死之……”。这样的寇乱持续了几十年,使甲子遭到严重蹂躏。而逐渐衰落。
崇祯十七年(1644年)闯王李自成攻陷北京,大军南下,荡平全粤,同时也震撼了海上倭寇,海禁取消,甲子又出现了畸形的稳定,废墟得以复苏,呈现“双帆跨海岛,灯光彻宵明”之盛况。
    甲子门不但是陆丰县古代发达较早的市镇,而且是陆丰县景物壮丽,名胜古迹较多的古镇。
提起甲子的名胜古迹,应首算待渡山。待渡山在镇的东隅,面对港口——甲子门。山上有一古塔,在公海中可以望见,为甲子港航目标。塔名“甲秀楼”是清嘉庆十年(1805年),由甲子城上东南移来。山的东面临海处,有一横架于它石的大岩石,石上镌有“登瀛”二字,刻于南宋嘉定甲申(1224年)春吉日,为当时甲子乡绅范良臣所立,取“十八学士登瀛洲”之义。“登瀛”每字面积约2米见方,是典型的宋体字,历700多年而未损分毫。
    南宋景炎元年(1276年),元毕攻陷宋都临安,宋末三杰文天祥(丞相)、张世杰(元帅)、陆秀夫(枢密院签事)等另立赵昰为帝(不久病死,赵昺为帝),并由张、陆护送这个小皇帝从福州逃至甲子,驻跸在待渡山。帝呙到甲子后,得范良臣进食犒军(被封为承奉郎),渔父郑复翁组织渔盐民保驾却敌,以及甲子人民的多方支援,感受到逃亡以来从未有的温暖,惊魂稍定,胆量大增,以待渡得名的待渡山,从此又得名大胆山。待渡山西麓原一进食亭,是明万历年间,惠州府参将张万纪所建,为的是纪念宋帝受范良臣进食之事,《广东通志》载:“宋帝亭在甲子所待渡山承奉郎范良臣建方饭亭在五坡祠后有甘公亮记”。这一记载也佐证宋帝呙当年足迹,可惜宋帝亭已于“文革”时被毁。不过脍炙人口的郑复翁抗元英雄史迹却相传至今。相传,郑复翁受他母亲张氏以死规勉后,在待渡山接受宋帝给他的水师都统官职,率领其二子郑永、郑义及五百多名渔盐民,护帝西渡,转战在海面上,最后在伶仃洋以少敌多,血战元兵二昼夜,后遇台风,而舟覆人亡,双方同没海底,宋帝哀悼之余,追认他为义烈侯。不上一年,宋室亦亡。
    噩耗传至甲子,复翁妻室林氏和儿媳以及义军家属,在待渡山设祭,遥吊英魂,哀悼国殇。此时元兵骤来干预,他们不愿受辱,相率蹈海以殉,为待渡山写下可歌可泣的一页。明代文人梁安写过一首诗:“海岛东南第一门,宋王曾此驻三军,锦帆玉舵如流水,空有遗迹对白云”。清代文人张氏也有词一首:“待渡山前仰大风,谁知渔父即英雄,当时义烈同文烈,千载何人吊复翁”。
    待渡山不但有上述的史实,而且还铭刻着民族英雄俞大猷的爱国抗倭事迹。张氏《学海堂笔记》残篇中,有这么的记载:“我邑沿海不靖,自古已然,近世尤甚,前明嘉靖末叶,倭寇沿海劫掠,波及我邑,荼毒极甚,赖总帅俞大猷设谋破之,闻俞帅曾莅碣石元武山,指挥战事,歼倭于大德湾,越年,倭寇陷甲,俞帅复师破之,曾在待渡山誓师,以所俘倭数名作为复仇祭旗,尸葬山之东巅,照其所求东望故乡,即今之‘番仔坟’也”。
查考明史,民族英雄俞大猷确曾在广东沿海至闽南一带,歼灭入侵倭寇,屡建战功,与民族英雄戚继光齐名。而甲子门麒麟山前的炮台,亦相传为俞大猷抗倭所筑,现仍有遗址可寻。
    甲子镇西锋古寺和复元寺,是陆丰县最古老的两座古寺,为宋代建筑物。西峰古寺于明代洪武年间(1368一1398年)朝廷提学魏校将此寺改为书院,命名“西峰书院”。
西峰古寺和复元寺(俗称“草庵”)都是宋代一座多单体组成的木结构的四合院式古寺,计有山门、前院、前殿、四院、正殿及左右长方型配殿。其时代建筑特征是:屋顶斜度大、柱身粗大,并以石墩作柱基,布局严谨,庄严肃穆。古寺历经多次维修?但仍保存宋代建筑风格,是陆丰县保存较为完整的两座(复元寺已于1992年进行修复)宋代建筑物。天后宫(俗称“东宫妈”)位于甲子瀛江畔。始建于南宋乾道五年(公元1169年),距今852年,它是一座别具风格的宋代建筑,天后宫座北向南,前面是甲子八景之—:“潮来人字水”。宫的盘龙石柱,栩栩如生,殿内有古今文人墨客的书画及民间工艺品。其中还有一块比较特殊的明代碑刻,是甲子镇治安管理的可贵的史料。此外,甲子有自然景观的《甲子八景》,如“双帆挂海”、“五马投江”、“莺歌逐鲤”、“雷爷天堂”、“木石奇观”、“雷石擎天”、“海甲山栏”、“潮来人字水”。以及明、清时代古建筑的“进食亭”、“将军庙”、“甲秀楼”。当地于1990年起分批对古建筑进行维修,使之再度辉煌,这是党和对历史人物和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历史遗存,给予鉴定为历史文物,加以保护。
    当人们游览完甲子古迹之后,都会自然地感到甲子古镇光辉灿烂的文化,是劳动人民劳动结晶。缅怀历代民族英雄,瞻仰文化遗迹,增强民族自豪感。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开展,甲子镇人民将会把这座古镇装点得更加绚丽多姿。(注:选自《汕尾文史》第五辑,作者:周波)

本文评论
姓名:
字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