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客服QQ号:
1344750938 


网站广告:
15916014017

端午赛龙舟

日期:2008-04-12    阅读: 次   来源:    录入员:    查看全部评论
   “红边蝉,叫匀匀,五月节,人扒船……”
    这是流传在海丰民间的一首古老的童谣。
    农历五月,是南方的雨季。此时,山更绿了,河水满满的,田野的禾苗青青的。树上的蝉儿“吱吱”不停地鸣叫着,它告诉人们,端午节到了,是赛龙舟的时候了!
    岭南水乡,自古以来就有端午赛龙舟的习俗。
    为了参加比赛并争取夺锦,凡报名参与的村庄,于赛前月余就开始做准备工作了。首先是造好船,船造得好坏,关系颇大,造得好的船,划起来既轻松又走得快。故造船必请名匠。其次是选拔划手(海丰话叫“桡脚”),要年轻力壮,有耐力有勇气的才能胜任。其中,掌舵者更为重要,叫“舵公”,技艺高的“舵公”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因而不惜用重金聘请“舵公”。
    一切准备就绪,便天天于河中训练起来。小孩子们也学着大人,用木梯、木板、竹筏等代船,自己动手用木片制成桨,几个人在前面划,一个人在后面作掌舵边游边推。他们也开展比赛闹得水花四溅,笑声、喊声在波浪里荡漾……
    龙舟赛一般都在端午节当天举行,一连好几天。参赛队伍以村为单位,至少有二十几个。海城、梅陇、联安、后门等地尤为盛行,连地处山风的莲花山乡,也常举行龙舟赛。
    比赛那天,各地男女老幼都聚集于河岸上,欣赏这一年一度的盛事。平时冷清的河岸,此时人山人海,犹如闹。连平日很少出门的家庭主妇都赶来作“啦啦队”。
    比赛开始,两只船的船尾用绳索扣住,裁判员敲响第三声锣,“当”的一声,绳索割断,两船如离弦的箭般朝各自的方向猛冲。但见船上的“桡脚”们赤着臂膀,那手中的桨尽力向前,而后插入水中向的划去,八对桨整齐得像一个人似的,一上一下,发出齐唰唰的声响,他们不约而同地喊着“咳,咳,咳”的声音。船上一人击鼓助战,一人敲锣,并把溅进船里的水随时舀出去,还不断吆喝着“快,快,快”!“桡脚”们的吼声、锣鼓声、吆喝声组成一支很有节奏的进行曲。划桨的只顾拼命地往前划,连头也没抬起来,掌舵的聚精会神地注视着前进的方向。此时,只见船身破浪飞进,周围水花飞扬,真如蛟龙出水,气势磅礴。无怪古人把这船称之为“龙舟”。
    唐代诗人张建封曾写了《竞渡歌》,生动地描绘了龙舟上健儿奋勇拼搏的雄姿: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棹影千波飞万剑,鼓声碧浪鸣千雷。
    岸上的“啦啦队”十分卖力,他们跟着自家的船奔跑,嘴里不断高喊着“加油,加油”,手里不断点燃鞭炮抛向空中,“噼噼啪啪”的鞭炮声更增添了热闹气氛和鼓动作用。他们多么希望自家的船能战胜对方啊!
    曾有一位妇女,看到己队快要取胜时,欣喜若狂,用手猛拍前面的一位老伯的肩膀,高声喊道:“阿姆,阿姆,俺的船赢了,俺的船赢了!”当她发现自己竟把男当女时,才知道自己一时高兴得忘形了。唐朝诗人徐夤“竞渡岸旁人挂锦,彩芳城上女遗簪”的诗句,正好形象地描写出人们狂热的情景。
    最紧张的时刻要数最后的决赛。听到村里的船进入决赛,全村几乎倾巢而出,为已队助威。这时,决赛双方都是势均力敌的,输赢常在一桨之差。人们在岸上奔跑着,吆喝着,连嗓子都快哑了还在用力喊。锣鼓声,鞭炮声震天动地,仿佛河水也沸腾起来了!
    当某队最终获得冠军时,全村人蜂拥向前,欢呼雀跃,那情景犹如战士打了一场大胜仗。因为冠军得来不易,冠军意味着全村的光荣。据说,夺得冠军(俗称“头标”)好兆头,这个村庄必会兴旺发达呢。
    夺得“头标”的船,被授予“头标”旗。旗上通常写着“独占鳌头”、“龙门夺锦”的金字。冠军船举着“头标”旗沿河道缓缓游行,锣鼓、鞭炮齐鸣,表示祝贺。“桡脚”们虽然经过几天的鏖战,疲惫不堪,但此时脸上还是绽出胜利的笑容。
    翌日,冠军队还擎着“头标”旗,敲锣打鼓吹唢呐放鞭炮,到附近各村巡行,叫“游头标旗”,以示荣耀。
    接下来,获得冠军的村庄还要演大戏,家家户户设席宴客,隆重庆祝一番。
    龙舟竞渡大大地增添了节日的欢乐,也发展了民间体育运动,因而代代相承,岁岁举行,成为经久不衰的传统活动。(注:选自《桑梓情怀》,作者:黄健群)

本文评论
姓名:
字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