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客服QQ号:
1344750938 


网站广告:
15916014017

热烈祝贺碣石玄武山入选汕尾文化名片!

日期:2017-08-26    阅读: 次   来源:汕尾日报    录入员:曾弘华    查看全部评论

编者按:为挖掘地方特色文化资源,擦亮广东文化品牌,提升汕尾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强人们对城市的认同感、归属感,824日下午,由省社科联、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市委宣传部、市社科联主办的“广东省社科专家话城市文化名片”第十二场活动在我市举行。来自省、市的社科专家们对我市经公众投票选出的16张候选文化名片进行盘点和探讨,并最终评选出12张“汕尾文化名片”。现将新鲜出炉的12张“汕尾文化名片”刊出,敬请垂注。


红宫红场

红宫红场位于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人民南路中段,是中国大革命时期,以彭湃同志为首的共产党人领导海陆丰(今汕尾市)人民建立的第一个苏维埃政权的革命活动场所。海丰红宫红场旧址,原为建于明代的海丰学宫,19271118日至21日在这里召开县工农兵苏维埃代表大会,成立海丰苏维埃政府。121日在这里召开5万多人参加的大会,庆祝海丰苏维埃政府成立。192812日,董朗、颜昌熙等率领的南昌起义部队与叶镛、袁裕、徐向前等率领的广州起义部队在此胜利会师。大门上“红场”二字是彭湃手书。1986年,在红场中心安放彭湃烈士铜像。现如今的红宫红场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广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吸引了成千上万人到这里参观、凭吊以及举行各种教育活动。


汕尾四大稀有剧种

——正字戏、西秦戏、白字戏、皮影戏

汕尾市所辖的城区、海丰、陆丰民间艺术品种异常丰富,这里遗存有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的正字戏、西秦戏、白字戏和皮影戏等四个全国稀有剧种。

正字戏又称正音戏,也有南下大戏之称,以中州音韵官话(正音)唱念,系南戏遗响,距今已有800多年历史,历来被中外戏剧界专家、学者誉称为中国戏剧活化石。正字戏的声腔与伴乐丰富多彩,有正音曲(杂以弋阳、余姚、海盐、青阳、四平的一种腔调)、昆腔、杂调,是一个多声腔古老珍稀剧种。

西秦戏又称乱弹戏,中国传统戏曲剧种之一。明代由西北地区的秦腔流入汕尾市,与地方民间艺术结合,至清初形成广东汕尾市地方戏,由于是西部地区传过来的秦腔戏种,故简称“西秦戏”。用海丰官话演唱,属板式变化体声腔系统,约有200多年历史,音乐唱腔有正线、西皮、二黄、小调数种,艺术风格同秦腔、徽剧相近。

白字戏又叫“海陆丰白字”,用海丰方言演唱,音乐以联曲体为主。其历史悠久,可追溯到元末明初,甚至更早。它从闽南流入粤东,与当地方言、民间艺术结合,音乐唱腔基本为曲牌联缀体,辅以民歌小调。因唱曲多用“啊咿嗳”衬词拉腔,故俗又叫“啊咿嗳”。后来吸纳竹马、钱鼓、渔歌音乐等汉族民间艺术,形成了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戏种。

皮影戏与闽南、潮州和台湾地区的影戏是同源的,是“潮州影戏”的遗存,相传南宋末年从闽南传入,是南路的一支。它是地方民间工艺美术与戏曲巧妙结合而成,集绘画、雕刻、音乐、舞台技艺于一身的独特艺术剧种,是多元化艺术潮流中的一朵奇葩,被公认为世界文化的活化石。


碣石玄武山

玄武山位于广东省汕尾市陆丰碣石镇北郊,依山濒海,是著名的旅游名胜风景区。玄武山元山寺始建于南宋建炎元年(1127年),改建于明洪武27年(1157年),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宗教开放场所。寺内殿堂庑廊、僧舍厅室共99间,其雕屏彩栋等具有精美的高工艺观赏效果,且藏有宋、明、清各代文物1000多件。玄武山福星塔位于玄山寺后山,三层可登。塔周有麒麟石、起龙岩。石上有明、清名人题刻。玄武山以其悠久的历史、珍贵的文物、丰厚的文化底蕴和神秘的宗教气氛以及周边的名胜风光,千百年灵声远播,享誉海内外,慕名而来的国内外信众,每年达100多万人次。


品清湖·汕尾凤山妈祖

品清湖位于汕尾市中心城区、汕尾港东部,被誉为汕尾“母亲湖”。是亚洲第二大的滨海瀉湖、中国第一大瀉湖。面积约22平方公里,因海湾封闭似湖,是一处有名的自然瀉湖,冰后期海水侵入汕尾和沙海花岗岩体之间的低凹处形成的溺谷湾,后因红海湾沿岸大沙堤的发育和向东延伸,而被半封闭为“瀉湖”。

凤山祖庙旅游区是粤东旅游黄金海岸的主要景点,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汕尾市区东南面品清湖畔,旅游区主要有凤山祖庙、天后阁、凤仪台妈祖石像、海陆丰戏曲脸谱园、渔家风情馆、妈祖文化广场等景点。


汕尾渔歌

汕尾渔歌是瓯船渔民在日常生产生活中即兴吟唱的民歌,分叙事歌、抒情歌等。汕尾瓯船渔民是宋、元年间从北方南迁而来的渔民,集中分布在粤东汕尾市辖区内。汕尾渔歌生态古老、旋律优美、特色鲜明,富有海洋气息。语言为闽南方言(福佬话),简朴通俗、生动活泼、贴近生活。汕尾市沿海地区的渔民都会唱汕尾渔歌,其中城区新港街道会唱渔歌的渔民最多。

据文献记载,汕尾渔歌从宋代就开始传唱,元、明时期在沿海广为流传,清代渔歌传唱达到鼎盛时期,从沿海传唱到内地。汕尾渔歌被音乐界称为海洋音乐的“活化石”、“南海渔歌的代表”,具有宝贵的文化艺术价值。上世纪80年代,原生态《汕尾渔歌》被编入《中国民间歌曲集成》、1992年在《人民音乐》增刊出版;新编辑《南海渔唱——汕尾渔歌》被列入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汕尾渔歌于20149月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陆河万亩梅园

陆河东坑共光-水唇螺洞梅园景区分别位于广东省汕尾市陆河县东坑镇共光村和水唇镇螺洞村,两村背山相连,共种植青梅达两万多亩,是粤东地区最大的连片梅园之一,享有“万亩梅园”和“世外梅园”的美誉。每逢大寒前后,上万亩梅花争妍怒放,清香飘远,各地游客纷至沓来,吸引着国内外媒体记者争先报道。梅园内的古刹、山水、林石等自然景观也独有神奇,旅游资源丰富。2016年螺洞村先后被评为汕尾市十大休闲基地、广东省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示范点。


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含甲子英歌舞、河田高景、滚地金龙、麒麟舞等民间艺术)

汕尾市历史悠久、人文荟萃,通过历史长期的磨合,这里形成了既有中原、越瓯和闽南文化,又有海洋文化的多元文化特征。汕尾人民长期以来,在创造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继承、发展优秀的传统文化和群众喜闻乐见、耳熟能详的传统民间艺术,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聪明智慧的汕尾人民在生活和劳动中创造了种类繁多、丰富多彩、极具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久演不衰的“正字戏”、“白字戏”、“西秦戏”、“皮影戏”四个古老稀有剧种被誉为活化石,还有宋代流入、全国绝无仅有的陆丰大安“滚地金龙”;元末明初形成的“汕尾渔歌”;明万历年间形成的“钱鼓舞”;有距今700余年的“南万象歌”以及古老的“英歌舞”、“龙舞”、“麒麟舞”和“百兽舞”等等。

目前,列入汕尾市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有民间工艺、音乐、舞蹈、戏曲、消费习俗、岁时节令、民间信仰等几大类共58项,其中28个项目入选省级非遗代表名录、9个项目入选国家级非遗代表名录。20059,汕尾市成功举办了有广西、海南、云南、贵州、四川、湖南、江西、福建、广东和香港、澳门九省二区参加的“首届泛珠三角(广东汕尾)民间艺术节”。20081月,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汕尾市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彭湃

彭湃,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广东省海丰县海城镇人。1921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4年初由青年团转入中国共产党。192710月,在广东海陆丰(今汕尾市)地区领导武装起义后,建立了中国第一个苏维埃政权——海陆丰苏维埃政府。1929830日,在上海龙华英勇就义,时年仅33岁。

彭湃的《海丰农民运动》,对当时正在蓬勃开展的全国农民运动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对帮助解决人民日常生活中的困难、反封建恶习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为后来大规模的农民运动播下了革命的种子,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他领导建立的海陆丰苏维埃政府,为海陆丰革命根据地的建立起到了重要作用,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为以后红色政权的建设在理论和实践上积累了经验,开辟了中国革命以农村为基地走向胜利的道路。他发表的《没收土地案》是新民主主义的土地革命运动起点,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土地革命运动积累了经验,也为全国的农民运动开展土地革命提供了借鉴。


马思聪

马思聪,191257日出生在海丰县城幼石街。1923年留学法国,毕业于南锡音乐学院,后入巴黎音乐学院学作曲。1929年回上海等地举办音乐会,被誉为“音乐神童”。1932年学成归国后,创办中国第一所现代私立音乐学院广州音乐院、担任院长。抗战期间积极投身于群众性的抗日运动,创作了大量歌颂祖国、向往光明的作品,其中《思乡曲》成为传世经典曲目,对宣传抗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建国后积极投身新中国音乐事业,历任中央音乐学院院长、中国音协副主席等职。文化大革命期间被迫赴美定居,直至1985年才获得平反。1987520日于美国费城逝世。


钟敬文

 钟敬文,原名钟谭宗,1903320日出生于海丰县公平墟鱼街。早年在海丰陆安师范读书,开始接触新文化。1934年留学日本,继续民间文学研究。1936年夏毕业回国,先后在广州、杭州、桂林、香港等地任教,抗日战争期间从事救亡工作。1950年后在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任教,致力于教育事业和民间文学、民俗学的教学研究工作,出版《钟敬文文集》、《民间文艺学及其历史》、《钟敬文学术论著自选集》等著作,有“中国民俗学之父”的美誉。


红海湾

汕尾红海湾旅游区位于汕尾市东南方,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湾内有多处洁白柔软的沙滩,还有神秘岛、龟龄岛等数个秀丽的岛屿。距汕尾市约30公里的遮浪半岛已建成红海湾滨海旅游度假区,岛上有海上运动俱乐部,是我国著名的帆船、帆板赛场,在2010年广州亚运会时承办了帆船、帆板比赛。

红海湾旅游区中的遮浪南澳半岛素称“粤东麒麟角”,它濒临南海,岩礁多姿多彩,“山、海、沙、石”兼备,“湖、岛、湾、屿”迥异,海水由于地形及海水流向的特殊性,半岛东西两边的海面景象迥然不同。这里还是国家级天然浴场,它不仅吸引了无数的中外游客,而且还成为许多电视剧和电影外景拍摄的好地方,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大安石寨

石寨又名石城,原是石、陈、谢三姓聚居之地,其开基之年代,据考约为唐武德年间(公元622年),明末黄氏族人入住,其后诸姓陆续迁出,只余黄氏一姓。石寨村现存寨城建于明末,是典型的粤东防御型围寨。石寨村除了保存完整的传统村落格局和众多古民居,它的价值还突出体现在完善的防御系统和排水系统。它的防御系统包括寨墙、炮楼、跑马道,寨墙上遍设垛口和炮眼。排水系统主要指石寨石板路下的排水沟,这些排水沟日常用以排水,在遇到外族入侵时也可作为临时的藏兵的地点。石城传统建筑特色:城门分设东西南北四门,南门藏在东门内;三街六巷以蜘蛛石为制高点,呈蜘蛛网状。石城周边有极其传统特色的自然景观:金城环抱,玉带护腰,四水归湖,文房四宝,内外八景。

200811月,大安石寨因其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经济价值,被广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广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评定为首批“广东省古村落”; 201212月,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部、财政部(建村〔2012189号)评定为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20135月,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陆丰市大安镇石寨村为“中国古村落(广东传统民居)”。20144月,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20158月,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

本文评论
姓名:
字数